原标题:广西执行月追回46亿欠款
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近日通报,在5月6日至6月6日开展的首个大规模、长时间、多数量执行案件集中清理月活动中,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22605件,其中执结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14651件,完成任务数的140.42%,终结执行案件593件,标的到位金额达46.02亿元。
据介绍,执行月期间,广西各级法院大胆探索,积极创新执行方式方法。
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依法传唤193名被执行人到场,召开执行案件债务人大会,当场向10名态度恶劣、反复多次规避执行的老赖宣读拘留决定书,其他被执行人受到极大震慑。训诫结束后,不少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,法院当日结案51件,结案标的金额达438万元。
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与工商银行总行沟通协调,远赴外省强制赎回金融理财产品700余万元,探索出一条银行理财产品司法处置的有效途径;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短信、微信、电子邮件等信息化送达方式;桂林市荔浦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建立执行与破产程序衔接机制,促进执行程序中一些资不抵债的“僵尸企业”依法破产,消化滞留在人民法院的无财产可供执行案。
执行月中,广西各级法院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系统查控功能,穷尽手段查找被执行人及财产。北海、钦州、玉林、百色、柳州、贵港、贺州等市法院与当地房产、国土部门达成联网协议,正在进行联网技术对接。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与国土和房产部门达成协议,房产、国土部门在南宁中院设立司法查控窗口,切实提高执行效率。
截至6月15日,广西法院通过执行指挥中心共向联动单位发送查询请求769万余条,收到反馈信息669万余条,涉及案件数17万件,涉及被执行人24万人,查询到资金840亿元。广西全部中院均提前完成清理案件任务。
广西高院副院长林玉棠分析说,短短一个月内完成这么多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,说明在常规执行工作中仍存在久拖不执、消极执行等现象,法院内部监督不够,对消极执行、选择执行的问责和查处力度仍不足。下一步,广西高院将对各中院进行督导检查和验收,采取电话询问或者约谈当事人的方式,抽查执行案件清理情况。
广西高院要求,各级法院要增强紧迫感,加快办案,严防积案,确保实现两年内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目标。(记者 马艳 通讯员 黄明强)